中心提示:
中购联发布的《中国购物中心开展及猜测陈述2009-2011》指出:跟着多元化消费和体会式消费趋势的日益显着,购物中心所具有的多业种、多业态、多品牌调集才能和认同度将进一步进步,商业品牌经过合理、同享和互动的业种组合与品牌组合完成运营带动的效果力也将逐步加强;特别是在网络购物对实体商业冲击不断加大的条件下,倡议“情境、体会、亲合”的购物中心将在改动连锁品牌运营途径方面发挥更大效果。
由此,购物中心品牌招商租借活动与商业品牌开店的途径开发活动的双向效果将愈加显着地改动连锁商业品牌在同业中的方位,影响到同业企业的竞赛格式,乃至有可能构成好坏变换。一些与购物中心构成严密联盟联系的商业品牌将伴跟着购物中心的开展壮大,取得更多快速开展的时机。在此布景下,在购物中心内占有首要方位的服装品牌有必要细细考虑怎么与购物中心更好地协作。
郭增利,中国购物中心工业资讯中心主任、中购联购物中心开展委员会秘书长、亚洲购物中心协会副主席,他一起兼任中购联中国购物中心专业认证委员、中国城市商业网点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郭先生历任中国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国家国内贸易局等中心部委处长等职务;曾任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广场专业委员会创会秘书长。2002年起郭先生担任中国购物中心工业资讯中心(Mall China)主任,2007年中选亚洲购物中心协会轮值主席,他是中国大陆最早专心于购物中心和商业房地产研讨的专业人士之一。
郭增利:与购物中心协作要有战略眼光
●一个购物中心里的服装卖得好,这个购物中心肯定是成功的。
●已然江南布衣能够在购物中心做得兴旺,其他品牌只需求学习江南布衣。
●服装企业的代理商机制,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就由于这种机制,决议了这个品牌考虑的是我今日有必要赚多少,明日赚多少,考虑的是短期效益。
●国内外企业在做品牌时,运营者的心态是不同的,咱们太多的急于求成的商人进入到服装职业,较少有企业家的心态去做品牌。
●一些产品线不堆叠的企业能够联合在一起做一个调集店,进驻购物中心,一个企业抗危险才能弱,联合在一起抗危险才能就强了。
作者:刘秀枝
(本文刊于2011年5月6日服装时报高端访谈版http://www.86cfw.cn/Newspapers/Stshow.asp?ID=4385)
“途径为王”,在传统的百货途径之外,近年来鼓起的购物中心由于能供给更好的展现空间、更优质的外部环境、更巨大的客流而成为服装品牌的途径新宠。现在的购物中心与服装品牌协作存在哪些问题?与其他途径比较,购物中心的中心优势在哪里?服装品牌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什么样的办法与购物中心协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购物中心工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在他看来,与百货商场等传统途径比较,购物中心的优势将逐步闪现。
购物中心需改变观念 服装品牌需添加耐性
记者:从前看到报道说,服装店肆在一个购物中心里能占40%以上的比重,这个数据是否精确?服装品牌在购物中心处于什么样的方位?
郭增利:一个购物中心里,除掉百货、超市,服装服饰类的专卖店大约占零售类店肆一半以上的比重。服装能够说是决议购物中心胜败的业种,一个购物中心里的服装卖得好,这个购物中心肯定是成功的。
咱们对立购物中心变成餐饮中心。尽管说它是多功能、复合的业态,但它仍应该有主打的东西,这就意味着零售必定要占到必定量的比重。这个观念有人不接受,有的购物中心里,餐饮部分能占到50%,我不认为这样的项目是一个能够自我完善的产品,依照它的租金收入,是没有办法平衡它的资金的。归纳来看,服装品牌的租金赢利率大大高于餐饮,餐饮的租金承受才能是有限的。
购物中心现已变成服装品牌不能逃避的一个途径,一个有生命力的途径。进驻购物中心不管从发明出售额,建立品牌形象,仍是建立在城市商业布局中的方位,对服装品牌来说都是有协助的。
记者:不过购物中心和百货相同,也存在更垂青国外品牌,小看本乡品牌的状况。
郭增利:是的,咱们也在改变一些购物中心的观念。一些区域型的购物中心在盲目寻求大牌,其实这样的购物中心应该挑选美特斯邦威、李宁这样的本乡品牌,我不赞成在区域型购物中心、社区型的购物中心里呈现所谓的世界大牌。
购物中心有一些陋俗,它和百货不相同。百货从方案经济年代就有了,运营者对品牌了解的程度比较深。哪些品牌能带来出售额,哪些品牌能带来客流,他们一目了然。但购物中心重视的是比较虚的东西,什么世界一线,二线,但实际上这些品牌的销量有时分并不比国内的品牌好。
记者:购物中心招商有时也是盲目的,没有找准本身定位。
郭增利:Burberry来了,就是高级购物中心吗?应该看购物中心的品牌组合和效劳客群的特征,而不是看单一的品牌。
记者:就现在的状况来看,国内的服装品牌和购物中心的协作还存在哪些问题?
郭增利:站在购物中心的视点去看服装,会发现许多服装品牌的耐性不行。购物中心是重生的商业形状,它必定是有培育周期的。大部分项目都会呈现这样的状况:刚开始的时分品牌对它很无视,比及做火了就争着抢着进。
其实在开业初的两三年里,购物中心的租金水平是很低的,品牌应该经过这两年的杰出体现让购物中心觉得离不开你。
其他,国内服装企业抗危险才能不高,咱们有一种相对的急于求成的主意,原因在于咱们的民营企业多、小企业多,国外的品牌新开一个店肆时,榜首年出售额可能并不高,但它的品牌闻名度上升了。国内外企业在做品牌时,运营者的心态是不同的,咱们太多的急于求成的商人进入到服装职业,较少有企业家的心态去做品牌。
服装企业要加强对购物中心的生长潜力的判别。我特别信任一点,国内服装的出售额肯定是没问题的,这个结论是根据它们在百货里的体现,百货商场里,许多国内品牌出售都是不错的。
记者:那您觉得品牌商该以什么样的心态与购物中心协作?
郭增利:和购物中心协作,必定要有长时间的、战略性的眼光。要培育品牌的心态,企业要把收益周期明晰下来,千万甭说一两个月或许半年就要到达什么出售额。由于购物中心有培育期,百货店也有培育期,但在百货店假如拿到好的方位、频频参加打折促销,你的出售额可能会很美观,但一打折赢利率就下降,不打折就没客流。
记者:但大部分品牌都更不情愿阅历购物中心的培育期。
郭增利:不就是一两年的培育吗,你为什么就没有勇气进去?国内的服装品牌就短少这样的底气。其实,服装品牌能够和购物中心开发商构成联盟,不是说一家店进驻购物中心,而是和连锁型的购物中心谈战略协作,能争取到最优惠的方针。我觉得国内服装企业培育品牌的耐性也稍有一点弱,仍是倾向于短期见效益,而不是说先提高品牌形象。这一点,国外的品牌做得比咱们好,他们会根据战略性的考虑,不会说一年就要到达多少出售额,而是做好三年乃至五年的长时间规划。
记者:国内没有在购物中心开展得比较好的品牌吗?
郭增利:有,从咱们购物中心的视点看,破例、玛丝菲尔、江南布衣做得都很棒,它们的产品线很丰厚,定位、定价都比较合理。我对江南布衣对错常看好的,它能够结合购物中心的不同定位,来做不同的产品线,这是挺凶猛的。现在,大部分运营杰出的购物中心里都有江南布衣。
已然江南布衣能够在购物中心做得兴旺,其他品牌只需求学习江南布衣。国内的服装品牌不是没有商场,而是没有调理本身和需求方彻底对接。
品牌与开发商可适度结盟
调集店合适进驻购物中心
记者:现在有一部分企业现已意识到购物中心的重要性。童装品牌派克兰帝的运营者就从前说,未来会加重在购物中心途径的店肆数量,可能会进步到40%乃至50%,就是说他们有一半的店会在购物中心。
郭增利:这个份额听上去高,但关于我来说,还觉得低。由于国外品牌的专卖店80%-90%都在购物中心里,百货店则是自有品牌或许收购货品的。现在中国多种途径并存的状况下,百货店方位好、口碑好,大部分仍是会挑选百货店。
记者:购物中心欢迎的是什么样的服装品牌?
郭增利:榜首、质量不错,样式规划不错、产品更新快;第二,店面形象够现代、有冲击力,这个作业能够托付给规划公司做。
记者:一切的购物中心都合适服装品牌吗?
郭增利:在购物中心大量呈现的状况下,服装企业挑选的购物中心必定是要有质量的购物中心。这个职业的干流项目假如只占20%-30%,那么全国现在大约有2800个项目,20%就是约600个。假如一个服装品牌挑选进驻这600个购物中心,开600家店,上市绝对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购物中心怎么与服装品牌怎么更好地进行对接,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对服装品牌来说,它的招引力仍是很大的。
记者:但服装职业有它的特殊性,全国都做直营店的品牌少之又少,大部分都在各个区域建立代理商、加盟商,层层分级,这样的话,进不进购物中心就不是品牌商能决议得了的。
郭增利:服装企业的代理商机制,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就由于这种机制,决议了这个品牌考虑的是我今日有必要赚多少,明日赚多少,考虑的是短期效益。假如品牌厂商直接做,尽管资金压力会比较大,但购物中心会情愿和厂商一起面临压力,不情愿和代理商一起承当危险,由于这个品牌不属于代理商。
购物中心开发商要找到和服装品牌协作的切入点和形式,不必定是一方收租一方进来运营。你缺资金,开发商能够一起和你打造这个品牌。
不过我能够供给一个新思路:学会用加盟的办法和购物中心协作,在有些城市特别是三线城市,一些餐饮品牌的加盟商就是购物中心的开发商。购物中心的开发商资金实力是很强壮的,假如你的产品能确保、品牌形象,购物中心的开发商做你的加盟商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记者:这种代理商很抢手的。
郭增利:那必定是根据品牌商对他的运营品牌才能、资金实力等各方面的认同。
其他,针对一些连锁的购物中心,假如品牌形象好、出售额有确保,他情愿和你协作。由于他不是做一个店,你想想假如他每一个店都要从头招商,归纳本钱也很高。购物中心一般不参加运营,但不能否定协作,他不参加运营,但能够是股东之一。这种协作不是没有可能的。
记者:协作的办法能够许多样。
郭增利:对的。可能咱们的服装品牌商还没有精力去考虑这些问题,他只重视出售额,赢利率下降,一边看着商场的出售额越来越高,一边在感叹赢利率越来越低。应该仔细去剖析各种途径究竟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记者:国内品牌的抗危险才能弱,也没有承当危险的勇气。
郭增利:一些产品线不堆叠的企业能够联合在一起做一个调集店,进驻购物中心,一个企业抗危险才能弱,联合在一起抗危险才能就强了。
在百货店,一个品牌能生计下来,但在购物中心,单个品牌的生计有点困难,除了那些品牌闻名度十分高的。其他一些小品牌,进去后本钱会很高。不过,当你做出品牌形象,做成主题调集店后,购物中心也会觉得十分需求你。
我从前给韩国服装协会提过一个主张:多个韩国服装品牌联合在一起,构成调集店进驻购物中心。像GST318,是咱们促进的一个项目。以先柯服饰为龙头,整合了韩国的其他牌子做成的调集店,在燕莎奥特莱斯也有店,在本来的西单购物中心也有,在杭州西湖年代广场出售也不错。
百货投合当下现状
购物中心优势在未来
记者:现在的服装品牌仍是更垂青百货途径,关于许多品牌和代理商来说,购物中心的危险好像更大,由于要自己承当租金。
郭增利:服装品牌必定要认识到未来的零售业,关于服装品牌来说就是途径的开展趋势。曩昔的首要零售业态首要是百货商场、超市、专业商场、街边独立店。但现在咱们发现,任何一个城市的商业规划现已不相同了,政府不会齐截片区域只拿来做一个超市。未来城市的零售商业项目中,购物中心会越来越多,将成为一个区域商业的中心。假如你对它的开展形式和潜力不了解,就会失掉有利时机。
在比照百货和购物中心这两种途径时,咱们会发现,百货商场的本钱是不明晰的。现在的百货店不打折、不促销客流就很少,而打折的中心产品就是服装。这就形成一些服装企业在诉苦赢利率低。但购物中心则不同,它的运营者、运营商是不影响租户的产品价格的,它最多是经过自己的全体营销推行活动,招引更多的消费者到购物中心中来。即使是用打折的办法,它也不会要求你这个店肆买一百送两百,购物中心没有这种做法。
购物中心一般以租金为主,独立收银,也有一部分采纳扣点办法,店肆的本钱是很明晰的。百货店则会有各种收费项目,到最后你会发现你全年的费用不可控,赢利必定是被揉捏的。
记者:这么说您觉得购物中心途径比百货更好,更合适中国服装品牌的开展?
郭增利:比照来看,不是百货欠好,其实百货比购物中心还更好,更合适现在的中国服装企业生计。但在未来,购物中心在本钱方面是有优势的。由于从拟定企业开展战略的视点看,本钱的核算明晰是一个企业健康运营的前提条件。你究竟能在多长时间内回收出资,你在百货店欠好算,在购物中心则很简单算出来。租金、物管费、少数的营销费。在合同期内,它不会恣意添加收费项,不会随意变化方位。你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会亏本仍是挣钱,赔多少,很清楚。
记者:除了本钱核算明晰,购物中心对品牌形象的刻画也供给了更好的空间。
郭增利:对的。我觉得中国服装品牌的软肋是在品牌形象上,不在质量上。购物中心恰恰弥补了品牌形象弱的短板。从现在状况看,假如服装品牌还不认识到购物中心的价值,很可能会被国外品牌进一步蚕食咱们该有的商场。